KINFOLK :慢生活如何超出杂志,成为生意本身?

BRAND DESIGN GRAPHIC | 8月 01, 2019

KINFOLK,四季缓慢

2011 年创刊时,KINFOLK 主编 Nathan Williams 或许从没想过这本杂志能在短短几年获得如此巨大的影响力——起初他只是和女朋友在大学里搞搞聚餐,顺便做了一本倡导“慢生活”的杂志而已。 谁料创刊五年来,KINFOLK 杂志凭借 8.25 号字体、充满“空气感”的页面留白和独特的审美风格,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生活方式季刊。

五年后的今天,KINFOLK 发行到了 100 多个国家,有了俄语、日语、韩语、中文等多个语言版本,每期英文版的发行量 8 万册。这个团队开始在杂志中放入许多广告,他们还开了家咨询公司、创立了服装品牌,并计划将总部搬到丹麦——如果你不常关注它,这些变化足以让你感到吃惊。

特别是将总部搬到丹麦的决定,许多人可能都会感到不可思议——毕竟自创刊以来,KINFOLK 就与波特兰这座城市深深地捆绑在了一起。但是现在,他们似乎不再需要“波特兰”这个标签了。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Kinfolk 杂志摄影风格

KINFOLK,一种从前没有过的审美风格

2008 年,彼时的 Nathan Williams 在夏威夷的一所大学念书,那时他时常邀请朋友们吃饭聚餐,他会拍下聚餐照片并定期上传到自己的博客上。那些风格独特的图片和沉静的人物肖像在网络上大受欢迎,2011 年,他博客的固定阅读人数已超过了 6 万, Nathan 和女友 Katie 意识到,他们或许正在创造一种从前没有过的审美风格。他们打算以此为基础,创立一本纸质杂志。大学毕业 2 周后, Nathan 辞去了纽约高盛银行的工作,回到波特兰,和女友及另外两位朋友共同筹备创业。

Kinfolk 时装摄影

“KINFOLK 的风格被许多人效仿,2011 年前后,它像是开启了某种生活美学,有着跨时代的意义。”《KINFOLK 四季》中文版的主编张琳对《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说。所谓的“效仿”,指的是 Instagram 上出现的大量 KINFOLK 风格的图片,人们喜欢模仿 KINFOLK,吃饭前把食物认真地摆在桌子上,再来个垂直的俯拍。在 Instagram 上,这本杂志伴随着慢生活、日本风、极简主义、波特兰、木质长桌等标签,为更多人所熟知。

Kinfollk Gallery 空间里的摄影表达

随着杂志名声渐长,Nathan Williams 和他的团队也在寻求杂志之外的新业务。借着杂志的势头,人们注册了一家名叫 Ouur Media 的公司。这家公司主要为企业客户做创意方面的咨询。此外,他们还会为客户拍摄视频短片、策划出版物等等。 Zara、英国的家居服装品牌 Toast、 家居品牌 West Elm 和 LG Electronics 都向 Ouur 做过咨询。

2013 年,KINFOLK 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一家名为 “Ouur” 的实体店,售卖男女服装和家居用品——这是他们与日本家居品牌 Actus 共同推出的产品线。虽然 Ouur 目前只面向日本市场,但从图片来看,它的服装风格简约自然,以黑白灰米为主色调,多是棉麻质地的基本款,这种风格正在世界许多地方为人所接受。2014 年,Ouur 开通了线上商店。

Ouur Collection

Ouur 的创立反映了 KINFOLK 的野心——独立杂志出版的势头虽然还没有减缓,但作为一个文艺类出版物团队,他们没有局限在出版领域,而是介入到了零售行业。毕竟纸质杂志的利润有限,市面上生活方式类杂志也越来越多。独立于杂志的服装和家居产品能完善品牌形象,线上商店的运作经验也为 KINFOLK 后续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鉴于业务上的这些变化,KINFOLK 决定做出更多改变——他们决定到欧洲去,目的地是哥本哈根。

Kinfollk Gallery 空间,哥本哈根

KINFOLK,新的总部

2015 年 10 月,Nathan 带领创意团队在哥本哈根租下了一个空间,命名为 “kinfolk gallery”,这里会是 KINFOLK 的欧洲新总部。除了办公之外,这个巨大的空间将承办晚宴、艺术展、时装秀,如有必要,它还会成为杂志大片拍摄地,或是化身为临时售卖空间。

信息显示,与 kinfolk gallery 合作的品牌共有 16 个,包括灯饰设计商 Apparatus 和 Lambert & Fils、音响品牌 B&O 、木地板生产商 Dinesen、家具商 Paustian 等等,他们都参与到了哥本哈根办公室的设计和建造中。从 Instagram 上的图片来看,这个空间目前已初具雏形,估计在正式开放后,它将成为合作品牌的集中展示地。

Nathan Williams

KINFOLK,以美学设计为驱动

Nathan Williams 在接受 Dezeen 网站的采访时,透露了搬总部到哥本哈根的原因。“我们早就想在欧洲设立一个总部了,”他说,“其实杂志有四分之三的制作和印刷都是在伦敦、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三地完成的。很多为我们提供内容的摄影家、画家、造型师、布景师也生活在这里。我和同事也希望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2008 年,哥本哈根被《Monocle》杂志评选为 “全球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及“最佳设计城市”。

“如果你仔细看杂志,会发现从去年夏季刊开始,杂志封面的时装感更强了。包括我们每期核心的大片,也越来越偏时装化。”张琳说,“ KINFOLK 后面的战略,是向时装化、高级的设计感靠拢。” 数据显示,KINFOLK 有 70% 的读者都与文化创意行业相关。不难看出,他们希望能在哥本哈根立足,进而调动起能更多时尚、设计领域的资源。KINFOLK 将总部搬迁至这里,确实更有益于他们的生意。

Alex Hunting Studio 在2016年受邀请为Kinfolk杂志进行重新设计。Alex Hunting Studio这家工作室品味细腻优雅,且深谙时尚之道。他们为Kinfolk重新设定了版面网格及摄影风格,而另外一家工作室 Six Studio 则依据杂志的网格体系为Kinfolk设定了相应的数字体验。在两大设计工作室的出色配合下,Kinfolk提升了整个杂志的用户体验。

▲Kinfolk 再设计 ,由 Alex Hunting Studio 完成。

▲ Kinfolk 数字体验设计 ,由 Six Studio完成。

KINFOLK,其实从创立之初到现在,其盈利模式发生了几次转变

初始时,他们与洛杉矶一家名为 Weldon Owen 的出版商合作,KINFOLK 负责内容策划和编撰,后者则凭借其成熟的发行渠道做发行。这个合作给 KINFOLK 团队带来了很大帮助,“我们在那里学会了与出版有关的一切——打样、选纸、与发行部门开会。”Nathan 说,合作了 7 期杂志后,KINFOLK 团队开始自立门户,独立承担起了从编撰到发行的每个环节,也开始独享杂志出版的利润。

那时 KINFOLK 是标榜不放广告的, Nathan 还曾显得野心勃勃,“广告会吞噬杂志的内容和读者体验,我们不会接广告” 。但杂志本身的发行利润微薄,这种状态没有坚持太久,2015 年,英文版 KINFOLK 开始有广告出现。

精品传媒集团在 2014 年 3 月引进的 KINFOLK 中文版版权,并将其取名为《四季》。按照美国团队的要求,中文版在内容上要与美版保持 100% 一致。现在,中国小团队共有 6 个人,4 人主要负责编辑方面的工作,而另外两人则负责市场营销和商业策划。他们大多来自于精品传媒集团内部,在做《KINFOLK》中文版之前,已有不少做杂志的经验。现在《KINFOLK 四季》创刊已有两年半,从运营到编辑,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在内地,人们除了能在淘宝买到这本杂志,还能在 55 多个城市的 360 多家场所看到它,包括一些精品酒店、餐馆、咖啡厅和时装买手店。精品传媒集团内部的渠道拓展部门经验丰富,使得这本杂志出现在了诸多场所里。与新闻杂志相比,KINFOLK 的时效性不强,因此它的销售曲线更类似于书籍——如果杂志内容不错,去年出版的某一本在今年也会有人买。创刊号和今年的春季刊卖得不错,销量最好的一本已累计超过 15 万册。

与英国旅行杂志《Cereal》一样,生活方式类的杂志对外文版的管控通常很严, KINFOLK 也是如此。他们要求外语版在内容上与英文版完全一致,在这种合作模式下,精品的团队的创作空间被压缩得极小——他们只能不定期地做一些小册子,在那些名为 “book in book” 的别册中发挥一下创意;或是在微博、微信账号上发挥一点自己的想法。

他们创建了一个“四季同游社”的组织,加入会员并订购全年四本杂志的读者会获得一些额外的权益。此外,精品集团也在与 Ouur 谈合作,不排除将 Ouur 实体店引入中国的可能。

此前,另有一本讲述餐桌文化和创意人的餐桌故事的 Kinfolk Table 受到追捧,不过精品并不是中文版的授权制作和发行商。

从发行量和定位的人群来看,在精品传媒集团,《KINFOLK》并不处于很重要的位置。不管它正如何努力介入时装和设计领域,目前来看,它依旧是一本小众杂志。

虽然小众,但在过去的五年间,KINFOLK 脚步着实不算慢。它正试图迈向零售和设计等诸多领域。有意思的是,不论走得多远,他们还是不打算与电子出版沾边。从杂志诞生那天起,它就鼓励人们离开手机、多与家人朋友相聚,这也成了人们消费它的一个理由——只是在现实生活里,这个理由可能更多停留在自我安慰阶段而已。v

参考文献:

好奇心日报

Creative Review

——

引用图片:

KINFOLK

Six Studio

Alex Hunting Studio

本文为 Malt 原创,转载请联系 info@2m2un.com

More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