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Graphic 的源:当收集癖的设计师爱上了邮票

DESIGN Stamp | 6月 03, 2019

Graphic Stamps.

在不到名片面积一半的方寸之间,金额信息、出版方、历史意义、图形表达,这一枚由于人类建立远程联系的发展需求而诞生的小小的象征邮资的贴纸,在历史的长河上渐渐演变成了各个国家用以纪念某些特殊时刻,或者表现文化特色的收藏品。
 
关于集邮这件事,我们大概已经听闻了太多如数家珍的纪念邮票套装全家装全国装等等。但是设计师们不高兴了,哼,这可是平面设计的源头之一啊,我们称之为Small Graphic的类别,值不值得收藏的标准岂是你们随便就可以定义的?

Instagram : graphilately

Instagram : graphilately

设计工作室Believe in Studio的创始人Blair Thomson从2014年开始在Instagram上发布他十多年来收集的邮票。作为一个从孩童时期就爱集邮的设计师,他把自己对小面积设计品美感的品味体现在他收集的邮票上,这些琳琅满目的邮票来自全世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纪念意义,并且主要集中在60年代-70年代的邮票设计,在那个平面设计的黄金时代,许多历史悠久的邮票在今日看来,为我们展现了太多令人惊叹的细节。

(左)墨西哥-奥林匹克运动会/ 1968年 / Designer: Lance wyman (右)加拿大-蒙特利尔奥林匹克运动会-艺术与文化项目/ 1976年 / Designer: Ray Webber

常见的奥运会邮票,一般来说都会使用五环的色彩元素,或者表现运动的速度感。然而也有奇妙的摄影表现力与不同的色彩表达。

(左)德国工会纪念日100周年 /1968年 / Designer: Acon-Koln(中)保加利亚-第11届世界青年学生节 / 1978年 / Designer: B. Yonov (右)南韩女性教育100周年/ 1986年 / Designer: Kim Keeltong

运用平面图形表现纪念意义,小编认为右图的南韩女性教育100周年的设计表达非常有意思,三角形与圆形分别置于天枰的左右两端,背后是在书本上的3个人物,看出来这象征着某种平等了吗?

(左)澳大利亚-陆上电报线100周年纪念 / 1972年 / Designer: John Copeland (右)欧洲一体化-冰岛 /2006年 / Designer: Ole Kristian Oye + Tryggvi T. Tryggvason

(左)丹麦-艾滋病中心 / 1996年 / Designer: Torben Skov (中)巴哈马-国际妇女年 / 1975年 / Designer: unknown (右)澳大利亚-地球一小时 / 2009年 / Designer: Hoyne Design

(左)南斯拉夫红十字会/1968年 / Designer: unknown (右)南斯拉夫红十字会/ 1975年 / Designer: unknown

越重要的历史时刻,越简洁的图形语言。不妨试试先看邮票的图形,例如上图黑色线条构建成环绕状的邮票,中间是一个红色爱心,去猜测所表达的含义,是手臂?是关怀?是拥抱?又或者由一只可爱的猫头鹰将一只手放在开关上,一只浣熊挂在吊灯的开关线上。就像是一道填空题一样,看到答案的你,我想一定会有惊喜。

(左)美国-快递纪念日/ 45&60美分 / 1969&1971年 / Designer: Norman Ives(中)芬兰-聪明的头脑/ 1992年 / Designer: Kyosti Varis(右)委内瑞拉-古里大坝10周年 / 1979年 / Designer: Santiago Pol

(左)墨西哥-牛仔布出口日 /9美元 /1975-1982年 / Designer: Rafael Davidson (右) 荷兰-苏里南星期三周报200周年 / 1974年 / Designer: unknown

偶尔也会有一些脑洞大开的邮票发行。虽然小编也想不通为什么这样的主题也可以拿来设计邮票,不过图形的表现力依旧是不俗。看似毫无关系的平面图形,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蕴含的意义。

邮票也从来不只是规规整整的图+文的组合方式,遇到了合适的主题,文字排版就能够释放出专属的魅力。

(左)中国台湾-第三轮12生肖纪念邮票-蛇 / 3.5 / 2000年 / Designer: 林 俊良 (右) 香港-中秋节&端午节&天后诞 /1975年 / Designer:何 弢

台湾与香港地区的设计力使邮票总能表现出精彩的美感。香港属于比较早接触到西方设计的一份子,几何图形的运用在他们的基因里从70年代就开始产生。上图表现各个中国传统节日的邮票,单纯用几何图形和不同的色彩去组合,你绝对可以感受到在这小小的面积内做的功夫。

(左)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50分 / 1995年 / Designer:阎 炳武&泰明亮 (右)中国-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100周年 / 20分/ 1994年 / Designer:王 雪青

中国大陆的邮票也不乏经典的设计,相比港台的设计风格,大陆的设计更有一种不言而喻的气场。1994年由王雪青教授设计的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100周年的邮票,阿拉伯数字与中国文字在严谨的网格内各得其所,其中隐藏的细节真的值得我们慢慢品味。

(左) 第7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8分/ 1988年 / Designer:李跃义(右) 委内瑞拉-巴拿马同盟会议150周年 /1976年 / Designer: Gerd Leufert

(左)日本国士绿化运动 / 20日元 / 1975年 / Designer: T. Amano(中)日本土地侵蚀纪念日100周年 / 1981年 / Designer: K. Takeara(右)日本药物局100周年 / 1986年 / Designer: Takashi Shimizu

然后来看日本的邮票设计,永远有一种精致的观感,这大概是民族基因吧。

(左)奥地利工会/62分 / 2015年 / Designer: Nikolaus Schmidt(右)荷兰解放25周年 / 1970年 / Designer: Otto Heinrich Treumann

(左)工作与改革-土耳其 / 1979年 / Designer: G. Bozkurt(右)工作与改革-土耳其 / 1979年 / Designer: G. Bozkurt

对工会以及改革类型的邮票,点线面貌似是一个首选,看着这些精彩的邮票设计,你能否感受到工人革命的历史浪潮吗?

(MEHE /50 / 1979# / Designer: Dieter Urban (右)华沙海报节 / 1978年 / Designer: Otto Heinrich Treumann

除了常见的纪念节日,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节日也是邮票设计的亮点。右图是知名的平面设计国际大赛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的纪念邮票,设计一个设计竞赛的邮票,我想这对设计师来说也大概是一种挑战吧(笑)。

(左)更好的城市计划/ 5美分/1967年 / Designer: Francis Ferguson (右)巴西无线电爱好者目 /1977年 / Designer: H.fFranceschi

想知道一张邮票上可以做到最精细的程度在哪里吗?设计师告诉你,方寸之间,我也可以设计出城市规划和空间的纵深。

(左)十进制的教育 / 2p/2.5p/3p/3.5p/4p / 1971年 / Designer: Unknown (assume in-house at Royal Mail) (右)荷兰-儿童福利日 / 1973年 / Designer: F. Hazelebach

对于北欧人民来说,貌似任何主题都可以用来设计邮票,而同时貌似任何主题,都可以用极简的图形语言诠释,同样嵌入种族的基因让这些邮票增添的趣味性大概是我们做不到的。

(左)荷兰-圣诞节 /50分/ 1987年 / Designer: Henk Cornelissen (右) 加拿大-圣诞节 / 1971年 / Designer: Lisl Levinson

就连在西方最最最为大众所知的圣诞节,都可以用不一样的视角表达节日气氛,在这样的一张小纸片内的运筹帷幄,真是叹为观止。

Graphic Stamps.

经历了连续2年在@graphilately的发布之后,英国出版商Unit Editions联合Blair将他多年来的邮票收藏收录起来,出版了«The Archive Series #001», “这本书是为了赞颂来自全世界各地邮票设计的辉煌历史,图形设计的邮票以及邮票设计的微观美感”,Blair说道。

Graphic Stamps.

“这成果是绝美的,平面设计师和集邮爱好者往往都会拜倒在60年代瑞士现代主义的那些红白相间的,棱角分明的气魄,或者那些红白蓝色块的美式主义,这些一次性的物质所展现出来的持久不衰的品质是惊人的。这本书一定会是出版社里即将发行的名单里的第一个————一本值得收藏在任何一个设计图书馆的系列。”——Monocle。

“这本全新发行的书提供了一个深度的视角给这些迷人小收藏品,来自2位充满热情的邮票爱好者Iain Follett和Blair Thomson。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一个邮票美感的完美示例, Follett和Blair同时还展现了对邮票设计的历史性的回顾。”——People of Print。

Graphic Stamps.

邮票设计的美学是一类逐渐被现代人遗忘的艺术。这样精致的美学表现在当下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不禁让人心生疑问。尤其是,当你考虑到,在这样一个带着打孔边缘的小纸片上去实现高层次的美学以及技术上的品质需求时,我天,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photo via Instagram
@graphilately
@uniteditions

Editor
Atelier 2M2

 

More Like This